- 李俊丽;姚飞;姜丹;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其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RA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1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据入院病情程度将研究组分为低活动组(47例)、中活动组(35例)、高活动组(21例)3个亚组。比较两组入院时抗CCP抗体、CTHRC1、MMP-3及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IgM-RF、ESR、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发生RA的危险度。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及IgM-RF、ESR、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比较:高活动>中活动>低活动患者(P<0.05);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与DAS28评分、IgM-RF、ESR、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诊断RA的AUC>0.7,诊断价值良好,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914,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9%、84.92%;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高表达者发生RA的危险度为低表达者的2.325、2.341、2.640倍。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其水平对R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2025年03期 v.42;No.13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田朝阳;田从明;陈瑞云;李德忠;
目的 探究胡蜂蜇伤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4年10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及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30例胡蜂蜇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胡蜂蜇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30例胡蜂蛰伤患者,其中预后不良组33例,预后良好组97例。预后不良组蜇伤针数、白细胞(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Sc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中蜇伤针数、Scr、ALT是胡蜂蜇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蜇伤针数、Scr、ALT三者联合对预测胡蜂蜇伤发生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的AUC为0.944,当截断值为0.148时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为88.70%。结论 蜇伤针数、Scr、ALT是胡蜂蜇伤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患者预后不良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仲君萍;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有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分为发生组(27例)、未发生组(173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将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回归结果拟合的联合数据,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凝血情况、原发病、透析后压迫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内瘘血流量、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是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可疑影响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内瘘使用时间是导致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拟合的联合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906;预测敏感度97.80%、特异度78.00%;预测精度46.30%、召回率92.60%;预测概率0.860。结论 年龄、凝血情况、原发病、透析后压迫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内瘘血流量、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是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可疑影响因素,原发病、内瘘使用时间是导致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情况需要格外注意。
2025年03期 v.42;No.13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侯明明;李金柱;李兴科;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及咯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与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早期SPN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SPN良恶性鉴别准确率及并发症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咯血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ROC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SPN出现咯血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中鉴别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鉴别早期SPN良恶性的准确率94.17%。研究组术后出现气胸11例、出血7例、咳血6例,并发症发生率40.00%;对照组气胸7例、出血9例、咳血9例,发生率41.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血组基础疾病史(有)、病灶直径(<20 mm)、穿刺针停留时间(≥10 min)、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高于非咳血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病灶直径(<20 mm)、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均为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咯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0 mm)、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预测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咳血的AUC分别为0.686、0.686、0.71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57.10%、73.30%/63.80%、80.00%/62.90%。预测模型预测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咳血价值的AUC为0.895,敏感度、特异度为93.30%、83.80%。结论 通过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构建早期SPN的良恶性鉴别及咯血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强,优化术前风险评估,支持个体化治疗决策,并增强医患沟通,因此,该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3期 v.42;No.13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钊勇;王涵;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长葛华健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研究,按放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89例、部分缓解组(PR组)33例。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与联合数据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效能。结果 CR组治疗前ADC值低于PR组,治疗后ADC值高于PR组(P<0.05)。CR组治疗前后CEA、CA125、SCC-Ag均明显低于PR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DC值、CEA、CA125、SCC-Ag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47、0.784、0.822、0.837、0.819、0.789、0.765、0.746,敏感度分别为90.90%、60.60%、72.70%、63.60%、63.60%、57.60%、93.90%、48.50%;特异性分别为52.80%、86.50%、91.00%、91.00%、89.90%、95.50%、48.30%、100.00%。联合数据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AUC为0.953,敏感度为87.90%,特异性96.60%。结论 ADC、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数据评估价值更好。
2025年03期 v.42;No.13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代丽;沈冉;王璠;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8月-2024年9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CHF患者100例,根据1∶1匹配原则,按治疗手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0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问卷(MLHFQ)]、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χ~2=5.741,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心悸胸痛、食欲减退、下肢水肿、脘腹胀满及MLHF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6MWD、LVEF、NO高于治疗前,NT-proBNP、LVEDD、ET-1、Hcy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6MWD、LVEF、NO高于对照组,NT-proBNP、LVEDD、ET-1、Hcy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提高CHF伴HHCY患者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白小虎;张海峰;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调理饮食在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情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流变指标[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90,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06,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MDA、PV、HCT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血流变指标,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3期 v.42;No.13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汝丹华;钮文思;施金金;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MPP)不同气道损害肺炎患儿的疗效差异及分析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调节机制。方法 回顾性选取吴江区儿童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MPP患儿138例,根据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分为黏膜充血组、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每组各46例。比较3组的疗效、临床症状转归情况、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黏膜充血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黏膜充血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以上症状转归时间均短于黏液栓阻塞组(P<0.001)。治疗后黏膜充血组CD3~+、CD4~+水平均高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CD8~+水平均低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CD3~+、CD4~+水平均高于黏液栓阻塞组,CD8~+水平低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治疗后黏膜充血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均低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均低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P患儿能够减轻临床症状,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气道损害程度越轻,治疗效果更显著。
2025年03期 v.42;No.13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苗巧巧;李淑芳;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PCI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ehel)、改良Rankin量表(mRS)、脑血流灌注、血脂指标、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5.208,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NIHSS、Barehel指数、mR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循环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的时点、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mRS、LDL-C、TC、HDL-C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ehel指数、CBV、CBF均提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APCI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残疾程度,提升日常能力,出血风险可控,可安全联合溶栓或机械取栓,尤其适用于错过溶栓时间窗或传统治疗无效者。
2025年03期 v.42;No.132 73-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秦立;冷华伟;
目的 观察距腓前韧带损伤超声评估及关节镜下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42例疑似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及时给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超声诊断结果,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MRI诊断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34例,高频超声诊断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32例,其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灵敏度91.18%、特异度87.50%、阳性预测值96.88%、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率90.48%,Kappa值0.718,绘制ROC曲线AUC 0.893,McNemar检验P=1.000,提示两种方法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踝关节距骨倾斜角、背伸角度、内翻角度、外翻角度、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显著减小,而跖骨角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随访1年,4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高频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相较于MRI更具有优势,并且在关节镜下带线铆钉增强修复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庞德;陈寅凤;向娟;杨育瑜;
目的 分析微柱-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范围及抗体检测效价差异,为其在临床上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7例,均给予传统微柱凝胶法、微柱-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检测效价差异。结果传统微柱凝胶法检测抗-Mur抗体检出率较微柱-酶法显著提高(χ~2=18.333,P<0.001),两种方法检测抗-E、抗-C、抗-D、抗-Ec、抗-Jkb、抗-M、抗-S、抗-Lea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微柱凝胶法检测抗-E、抗-D不规则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微柱-酶法,抗-Mur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微柱-酶法(P<0.05)。结论 在抗-Mur不规则抗体检测方面传统微柱凝胶法更具有优势,在抗-E、抗-D不规则抗体检测方面,微柱-酶法检测效价更高,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泽山;魏小栋;
目的 探究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单孔胸腔镜下接受亚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中老年NSCLC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和B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理特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NSCLC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术与肺叶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亚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临床上可考虑选择。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航;陈洪流;
目的 观察单孔腹腔镜术式在直肠癌术后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5年6月行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120例,其中56例接受单孔腹腔镜术式(单孔组),64例接受开腹术式(开腹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3 d疼痛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01);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06)。结论 单孔腹腔镜辅助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加速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显著优势。
2025年03期 v.42;No.13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