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论著—基础研究

  • 基于TLR4通路研究“黄芩-黄连”对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作用机制

    张忍;严紫璕;陈新博;张偲果;严湖;龚长志;

    目的 探讨“黄芩-黄连”药对通过Toll样受体4(TLR4)通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合适人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采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运用MDRAb的脂多糖(LPS)干预前后HPAEpiC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变,采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LPS(0、1.00、20.00、100.00μg/mL)对HPAEpiC细胞的影响。同时采用CCK-8筛选最佳“黄芩-黄连”含药血清浓度。将HPAEpiC细胞分为正常组(HPAEpiC细胞组)、模型组(利用MDRAb的20.00μg/mL LPS处理HPAEpiC 24 h);空白血清组(使用空白血清干预模型24 h)、含药血清组(含10%浓度“黄芩-黄连”血清干预模型2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TLR4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L4、MyD88、TAK1、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NF-κB水平。结果 浓度为0~20μg/mL的LPS对HPAEpiC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中TNF-α降低,IL-10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含药血清组NF-κB、TRL4、MyD88、TAK1、IRA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黄芩-黄连”药对可能通过抑制TLR4通路,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细胞的炎症反应。

    2025年03期 v.42;No.13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论著—网络药理学研究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

    许悦泓;韦启志;赵珮翡;陈妙玲;陈少玫;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作用机制。方法 结合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中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利用GeneCard、OMMI数据库获取ICVD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成分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获取潜在信号通路,并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178种,靶点970个,获得ICVD相关靶点810个,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与ICVD共表达靶点165个。主要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INS)、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度值排名前5的槲皮素、山奈酚、草酸铵、β-谷甾醇、麦角胺为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潜在活性成分。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CVD的作用。结论三虫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ICVD的作用。

    2025年03期 v.42;No.132 8-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机制

    汤家敏;林萍;夏承东;杜向阳;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作用机制,并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Pub Chem数据库、Swiss ADME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并筛选桃红四物汤的主要有效成分和相应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CSDH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网站选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10.3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作用关系进行可视化;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导出数据后使用Cytoscape 3.10.3软件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保存分析结果并通过微生信进行可视化。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PLIP网站和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查询并筛选后获得桃红四物汤51个有效成分,781个有效靶点。桃红四物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洋川芎醌、川芎萘呋内酯、除虫菊酯II、山奈酚、木犀草素;核心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β(IL-1β)、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和基质金属肽酶-9(MMP-9);共获得589条GO富集功能条目和102条KEGG通路,桃红四物汤治疗CSDH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钙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与Rap1信号通路(rap1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稳定的结合特性。结论 桃红四物汤治疗CSDH主要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增强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保护等作用来实现的。

    2025年03期 v.42;No.13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一氧化碳中毒诱导脑损伤的关键基因和特征细胞类型

    周振东;刘群会;向世强;

    目的 探究一氧化碳(CO)中毒诱导脑损伤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通路和特征细胞类型。方法 采用GEO数据库,使用R软件进行转录组和单细胞测序分析,采用差异表达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分析、基因富集分析(GSEA)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来鉴定急性CO中毒诱导脑损伤的关键基因和分子通路,进行单细胞分析,以确定受CO中毒影响的特征细胞类型,并进一步验证相关基因及通路。结果 鉴定出前10个关键基因,其中Havcr2、Jdp2、Olr1和Ppm1l在CO中毒组中显著上调,而Ccr5、Csrp2、Dbi、Itgb4、Ptgds和Uqcc2显著下调。最显著的差异表达通路包括: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朊病毒病、类风湿性关节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这些通路在CO暴露组中均显著上调。此外,小胶质细胞被确定为介导CO诱发脑损伤的关键细胞类型。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与CO中毒所致脑损伤发病机制的关键基因、显著差异表达信号通路以及特征性细胞类型,为未来CO中毒所致脑损伤开发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及预防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2;No.132 21-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论著—系统评价研究

  •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吴鞠通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

    杨晨晨;兰闻禹;李书霖;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吴鞠通医案》和《温病条辨》,探索温病大家吴鞠通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整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吴鞠通医案》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温病条辨》中记载的温病医案,将医案中患者的处方药物录入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Excel 2021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R 4.4.1统计软件对中药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及系统聚类模型,进而探索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整理出吴鞠通治疗温病病案281则。共涉及处方281首,提取出中药133味,药物总频次2 625次,高频药物24味,其中运用频次前5的药物依次为麦冬、地黄、连翘、金银花、黄芩;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胃、心、脾、经为主。分析获得强关联规则27条,关联分析形成以麦冬、地黄、连翘、金银花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地黄配麦冬、麦冬配地黄、金银花配连翘、连翘配金银花等,分析得到聚类组合6类。结论 温病大师吴鞠通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为清热保津为主,尤为重视从肺胃治疗。

    2025年03期 v.42;No.132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临床研究

  • 抗CCP抗体、CTHRC1、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其联合诊断价值

    李俊丽;姚飞;姜丹;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其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RA患者10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10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据入院病情程度将研究组分为低活动组(47例)、中活动组(35例)、高活动组(21例)3个亚组。比较两组入院时抗CCP抗体、CTHRC1、MMP-3及IgM型类风湿因子(IgM-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IgM-RF、ESR、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发生RA的危险度。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及IgM-RF、ESR、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时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比较:高活动>中活动>低活动患者(P<0.05);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与DAS28评分、IgM-RF、ESR、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诊断RA的AUC>0.7,诊断价值良好,各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914,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29%、84.92%;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高表达者发生RA的危险度为低表达者的2.325、2.341、2.640倍。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CTHRC1、MMP-3水平随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其水平对R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2025年03期 v.42;No.13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蜇伤针数、Scr、ALT对胡蜂蛰伤发生预后不良的联合预测价值

    田朝阳;田从明;陈瑞云;李德忠;

    目的 探究胡蜂蜇伤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4年10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及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30例胡蜂蜇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胡蜂蜇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30例胡蜂蛰伤患者,其中预后不良组33例,预后良好组97例。预后不良组蜇伤针数、白细胞(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Sc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中蜇伤针数、Scr、ALT是胡蜂蜇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蜇伤针数、Scr、ALT三者联合对预测胡蜂蜇伤发生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的AUC为0.944,当截断值为0.148时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为88.70%。结论 蜇伤针数、Scr、ALT是胡蜂蜇伤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胡蜂蜇伤患者预后不良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仲君萍;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有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分为发生组(27例)、未发生组(173例);观察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将具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回归结果拟合的联合数据,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凝血情况、原发病、透析后压迫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内瘘血流量、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是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可疑影响因素,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内瘘使用时间是导致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拟合的联合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AUC为0.906;预测敏感度97.80%、特异度78.00%;预测精度46.30%、召回率92.60%;预测概率0.860。结论 年龄、凝血情况、原发病、透析后压迫时间、内瘘使用时间、内瘘血流量、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是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可疑影响因素,原发病、内瘘使用时间是导致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情况需要格外注意。

    2025年03期 v.42;No.132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咯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与模型构建

    侯明明;李金柱;李兴科;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及咯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与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早期SPN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SPN良恶性鉴别准确率及并发症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咯血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ROC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早期SPN出现咯血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中鉴别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鉴别早期SPN良恶性的准确率94.17%。研究组术后出现气胸11例、出血7例、咳血6例,并发症发生率40.00%;对照组气胸7例、出血9例、咳血9例,发生率41.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血组基础疾病史(有)、病灶直径(<20 mm)、穿刺针停留时间(≥10 min)、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高于非咳血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病灶直径(<20 mm)、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均为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咯血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0 mm)、穿刺深度(≥20 mm)、穿刺次数(>1次)预测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咳血的AUC分别为0.686、0.686、0.71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0%/57.10%、73.30%/63.80%、80.00%/62.90%。预测模型预测早期SPN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出现咳血价值的AUC为0.895,敏感度、特异度为93.30%、83.80%。结论 通过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构建早期SPN的良恶性鉴别及咯血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度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强,优化术前风险评估,支持个体化治疗决策,并增强医患沟通,因此,该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3期 v.42;No.13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李钊勇;王涵;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长葛华健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研究,按放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89例、部分缓解组(PR组)33例。比较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与联合数据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效能。结果 CR组治疗前ADC值低于PR组,治疗后ADC值高于PR组(P<0.05)。CR组治疗前后CEA、CA125、SCC-Ag均明显低于PR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前后ADC值、CEA、CA125、SCC-Ag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AUC分别为0.747、0.784、0.822、0.837、0.819、0.789、0.765、0.746,敏感度分别为90.90%、60.60%、72.70%、63.60%、63.60%、57.60%、93.90%、48.50%;特异性分别为52.80%、86.50%、91.00%、91.00%、89.90%、95.50%、48.30%、100.00%。联合数据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AUC为0.953,敏感度为87.90%,特异性96.60%。结论 ADC、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SCC-Ag)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数据评估价值更好。

    2025年03期 v.42;No.13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代丽;沈冉;王璠;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8月-2024年9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CHF患者100例,根据1∶1匹配原则,按治疗手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0例基于对照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问卷(MLHFQ)]、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χ~2=5.741,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心悸胸痛、食欲减退、下肢水肿、脘腹胀满及MLHF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6MWD、LVEF、NO高于治疗前,NT-proBNP、LVEDD、ET-1、Hcy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6MWD、LVEF、NO高于对照组,NT-proBNP、LVEDD、ET-1、Hcy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提高CHF伴HHCY患者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降低HCY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评价

    白小虎;张海峰;

    目的 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调理饮食在内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情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流变指标[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90,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906,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MDA、PV、HCT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血流变指标,缓解患者心绞痛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03期 v.42;No.13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的调节机制

    汝丹华;钮文思;施金金;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MPP)不同气道损害肺炎患儿的疗效差异及分析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调节机制。方法 回顾性选取吴江区儿童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MPP患儿138例,根据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分为黏膜充血组、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每组各46例。比较3组的疗效、临床症状转归情况、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黏膜充血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黏膜充血组发热消退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以上症状转归时间均短于黏液栓阻塞组(P<0.001)。治疗后黏膜充血组CD3~+、CD4~+水平均高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CD8~+水平均低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CD3~+、CD4~+水平均高于黏液栓阻塞组,CD8~+水平低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治疗后黏膜充血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均低于黏液性分泌物组和黏液栓阻塞组,黏液性分泌物组均低于黏液栓阻塞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MPP患儿能够减轻临床症状,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气道损害程度越轻,治疗效果更显著。

    2025年03期 v.42;No.13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替罗非班注射液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的随机对照研究

    苗巧巧;李淑芳;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注射液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PCI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巴塞尔指数(Barehel)、改良Rankin量表(mRS)、脑血流灌注、血脂指标、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5.208,P<0.05)。重复测量显示两组NIHSS、Barehel指数、mR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循环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的时点、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NIHSS、mRS、LDL-C、TC、HDL-C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ehel指数、CBV、CBF均提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APCI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及残疾程度,提升日常能力,出血风险可控,可安全联合溶栓或机械取栓,尤其适用于错过溶栓时间窗或传统治疗无效者。

    2025年03期 v.42;No.132 73-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医中药

  • 林忆平名老中医“二期四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经验

    潘雷;范硕辰;李庚;邵露;李恩慧;王颖;刘耀鸿;方永江;林忆平;

    面肌痉挛是针灸科常见病种,预后较差,现有治疗方式有所局限。林忆平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分为二期。早期(半年内,睑肌轻微颤动,病机以肝肾阴虚、阳络亏虚为本,风、寒等邪气流注经络为标)和后期(半年至数年,症状加重,病机以阴阳两虚、血虚不濡、络脉瘀阻为主)。临证采用四法:“脉”动刺深用于后期,触神经缓兴奋;多针挂刺用于早期,祛浅表邪气;透刺早期浅后期深,改善缺血促修复;安神止动贯穿始终。“二期四法”形成综合诊疗体系,本文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展现林教授在面肌痉挛针刺治疗领域的独到见解和治疗经验。

    2025年03期 v.42;No.13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宋天英;陈显兵;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中医“久病入络”理论深刻揭示了慢性疾病渐进性发展的病理规律,为DN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体系,系统梳理了中医药防治DN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双重视角,深入剖析“久病入络”理论与DN病理演变的内在联系;其次从辨证论治体系、经典复方应用、单味药活性成分等层面,全面论证中医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显著疗效。然而,目前中医药在DN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久病入络”理论内涵,以推动中医药在DN防治领域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2025年03期 v.42;No.13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医学综述

  • 基于细胞焦亡途径分析中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桂依萍;王久香;汪四海;张秉芳;方翔;

    糖尿病心肌病(DCM)作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细胞焦亡是一种伴有炎症反应的细胞性死亡方式,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综述DCM的发病机制及细胞焦亡在其中的作用,总结中药单体、复方和中成药在抑制细胞焦亡、缓解炎性反应、改善DCM病理性损伤方面的潜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挖掘优势,指出不足,为今后中药抑制细胞焦亡防治DCM指明方向,也为临床上使用中药有效干预DCM提供客观地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2;No.132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吕溪涓;赵进东;李瑜璠;许奇;方朝晖;

    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生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两方面。胰岛β细胞作为调节血糖的关键细胞,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深入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从胰岛β细胞的机制入手,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同时,本文还对当前中医药在改善T2DM中胰岛β细胞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旨在揭示中医药在防治T2DM方面的独特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颜丽君;李明;陈龙菊;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因骨代谢失衡、骨质流失导致骨质脆性增加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其发病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破骨细胞(OC)和成骨细胞(OB)三者介导的骨吸收、骨形成和骨代谢密切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由炎症小体(NLRP3)激活消皮素D(GSDMD)裂解后驱动,进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最终分泌大量炎症因子以致细胞死亡。目前多项研究已证明OP发病与炎症介导的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GSDMD经典信号通路关系密切。故本文就焦亡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在OP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O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2;No.13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临床诊治

  • 距腓前韧带损伤超声评估及关节镜下修复临床应用研究

    秦立;冷华伟;

    目的 观察距腓前韧带损伤超声评估及关节镜下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42例疑似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高频超声及MRI检查,及时给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超声诊断结果,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MRI诊断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34例,高频超声诊断显示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32例,其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灵敏度91.18%、特异度87.50%、阳性预测值96.88%、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率90.48%,Kappa值0.718,绘制ROC曲线AUC 0.893,McNemar检验P=1.000,提示两种方法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踝关节距骨倾斜角、背伸角度、内翻角度、外翻角度、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显著减小,而跖骨角度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随访1年,4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关节活动受限、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高频超声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相较于MRI更具有优势,并且在关节镜下带线铆钉增强修复术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微柱-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范围及抗体检测效价差异研究

    庞德;陈寅凤;向娟;杨育瑜;

    目的 分析微柱-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范围及抗体检测效价差异,为其在临床上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7例,均给予传统微柱凝胶法、微柱-酶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检测效价差异。结果传统微柱凝胶法检测抗-Mur抗体检出率较微柱-酶法显著提高(χ~2=18.333,P<0.001),两种方法检测抗-E、抗-C、抗-D、抗-Ec、抗-Jkb、抗-M、抗-S、抗-Lea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微柱凝胶法检测抗-E、抗-D不规则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微柱-酶法,抗-Mur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微柱-酶法(P<0.05)。结论 在抗-Mur不规则抗体检测方面传统微柱凝胶法更具有优势,在抗-E、抗-D不规则抗体检测方面,微柱-酶法检测效价更高,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朱泽山;魏小栋;

    目的 探究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单孔胸腔镜下接受亚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心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中老年NSCLC患者8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和B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理特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NSCLC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术与肺叶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亚肺叶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临床上可考虑选择。

    2025年03期 v.42;No.13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单孔腹腔镜辅助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临床疗效分析

    徐航;陈洪流;

    目的 观察单孔腹腔镜术式在直肠癌术后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5年6月行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患者120例,其中56例接受单孔腹腔镜术式(单孔组),64例接受开腹术式(开腹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3 d疼痛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01);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06)。结论 单孔腹腔镜辅助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加速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有显著优势。

    2025年03期 v.42;No.132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临床护理

  •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冯亚东;刘盼;郭凯娜;梁万顺;

    目的 观察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患儿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心理状态、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54,P<0.05);护理结束当天,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07)。结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手术风险,改善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满意度,表明该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25年03期 v.42;No.132 115-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温冰;袁琼琼;景彬强;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9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ERAS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排尿功能、自护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RAS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ERAS组尿残余量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低于对照组(P<0.001),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对照组(P<0.001),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BPH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排尿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42;No.13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